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1章 開發新地

關燈
史仲竹計劃出門遠行,首先要把後勤安排好,以免後院失火……

相對其他游學士子而言,史仲竹不用相邀結伴,年齡是硬傷啊,同科舉人遇到這麽個小同年也很別扭。且目的也不盡相同,別的士子是去各個有名學院交流學習,最多看看名山大川,史仲竹卻想當驢友,到不出名的地方,探訪“民間高手”。

首先,史仲竹要安排好小莊子種植事宜。話說自從知道種了牡丹花第一件事是獻給聖人後,史仲竹就絕了用此賺錢的念頭,他能種出來的估計都是祥瑞,不能以此謀生,就當個愛好吧。這幾年,史仲竹把自己愛好種植花卉,尤愛牡丹的名聲傳出去了,別人說到雅趣的時候也要提一聲保齡候家的次子,其他就無人關註。

有了擋箭牌,史仲竹抓緊改進良種。土豆、番薯之類的不用想了,此是航海遠行十分不容易,番薯這個大殺器還沒有傳到本邦,土豆也只有本土特產“山藥蛋子”。土豆的推廣,在歐洲、俄國等等實驗過,國王下令推廣,結果還是幾經波折,幾百年才把土豆種到土裏。本土化永遠是個大問題,不要小瞧了“傳統”“習慣”“固執”。

史仲竹的目標一直在改良水稻上,當年他重點學習的也是這些。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只得到了一個結論,現在史仲竹需要重新證明一次這個結論,並在過程中收獲階段性成果。

莊子上真正挑大梁的趙老,這個老農民。此時的學子,能分清韭菜和小蔥就是耕讀傳家、熟知農事的了,等到科舉出來做官,做這些的也是錢糧師爺和底下的皂隸。

考秀才的時候,史安才、史雲鵬兩人遇到一位孤寡老人,早年喪妻,中年喪子,媳婦守不住,只給他留下一個獨苗金孫。老人含辛茹苦把乖孫子養大了,結果孫子長大十四五歲,眼看就要娶親了,卻在河中淹死了,這個老頭就是趙老頭。

在這個故事裏,沒有天災、沒有惡霸,趙老頭的經歷雖艱辛,卻也沒有讓人義憤填膺、抱打不平的餘地。只是聽周圍的人講,趙老善於種地,縣裏的老爺還專門嘉獎過,史安才、史雲鵬聽後唏噓不已,在信中和史仲竹感慨。

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,史仲竹當即派人打探清楚,趙老頭親人緣淺,如今的親戚五服內的也沒有幾個,宗族對這樣一個老頭的養老也沒有好辦法。如今,有個京裏的貴人,看中了趙老頭伺候莊稼的本事,本家本村人的高高興興的送趙老進京享福。

趙老頭來的時候,脊背佝僂、面色黝黑,五十歲不到的人,像七十歲般蒼老。對專業人才,史仲竹從來不吝嗇尊重,趙老頭成了“趙老”,專門負責按史仲竹的方法改進良種。

史仲竹和莊子上的姚管事下了嚴令,“種田聽趙老的,我說的和他說的不一樣,聽他的;管事的你來,誰漏了莊子上的事情,全家發賣到礦上。”姚管事賭咒發誓一定保守秘密,管好下人佃戶,雖不明白這個趙老頭怎麽得了主子的青眼,但不妨礙他跟著主子走。

史仲竹出門前,一定要先來看看趙老頭。

清晨,史仲竹早早的就來了。史仲竹剛在前廳坐下,趙老頭就來了,一身細棉布短打,鞋上還沾有些稀泥,今早有小雨,趙老頭是個負責的人。

“老頭給主子請安。”趙老頭進門作揖,黝黑的臉上全是笑意,“主子有日子沒來了,按照主子上回說的趕粉,秋收多收了一石,可惜稻子花小,這麽精細的活計,不十分好辦。”趙老頭也不廢話,直接說了結果。

“趙老費心了。”史仲竹對純技術人員,也不廢話,“這次來是和趙老商量雜交的事情。”

“主子吩咐就是。”

“嗯,我打算出去游學,親自去找野生稻,找回來,趙老就按我們之前商量好的,接著辦就是。若有什麽問題,讓管事的給我送信。”尋找野生水稻也是史仲竹這次的目的,和趙老頭解釋清楚稻子也分雌雄,像馬和驢交配有了騾子,騾子比馬、驢都能幹活,這雜交水稻,就是騾子。

趙老頭基本能理解,帶著幾個幫工,按照史仲竹的理念實踐。

“行了,您辦事我是放心的。”早就說好的事情,史仲竹也不再啰嗦,轉頭對姚管事吩咐,“裝幾盆洛陽紅,我帶給娘親。”

“是,主子在莊上用了午膳再回吧,太太知道主子空著肚子回去,不扒了奴才的皮呢!”姚管事奉承,還舉了馬齒莧、薺菜之流的鮮嫩野菜,想主子在這裏吃飯,也多給他巴結的機會。

“不了,臨出門,事兒多著呢!以後,去病和你聯系。”史仲竹三下五除二的搞定,又騎馬回了城中。

把主子送出大門,姚管事和趙老頭目送史仲竹一行背影漸遠,姚管事忍不住在心裏嘀咕,【這老頭兒,祖墳冒青煙了,居然得了主子的青眼!】只是,他也不敢明說,努力擺個親切和善笑臉,到,“趙老,主子對您多看重啊,您也要多用心!”

“是嘞,是嘞!”趙老頭幹巴巴的答了,也不看姚管事的臉色,直接回了田裏。趙老頭想著主子把自己從金陵接到皇城見世面,給自己置辦了青磚瓦房的家業,給自己置辦的衣裳鋪籠,還答應給自己養老,怎麽能不用心!這些多不說,只看主子侯爺家的公子稱呼自己卻是“趙老”,雖不知道“國士待之、國士報之”,但“滴水之恩、湧泉相報”的心比誰都真。

“哎呦!”找老頭兒懊悔得喊了出來,聽說主子剛中了舉人,請安的時候居然忘了恭喜主子,唉,唉,找老頭兒敲敲自己的腦袋,真不中用!

解決好了最關心的問題,史仲竹和爹娘哥嫂弟妹告別,就要出門。

鄭氏後知後覺發現,自己兒子游學居然沒收拾行禮!

史仲竹只打算讓武教習董師傅、小廝南山陪自己,行禮也只是一輛輕便馬車,其實這馬車到時候也是要賣掉,隨身帶著細軟輕裝簡行的。旅行,帶錢就夠了!

鄭氏可不這麽想,要不是史鼎背後教妻,磨破了嘴皮子的說,鄭氏就要兒子和自己一起去福建,從京城到福建,不也是游學。看兒子穿棉布衣裳,騎駑馬,心痛死了。

當下顧不得打包史鼎去福建赴任的行禮,專心給史仲竹收拾,零食三盒、衣服一箱,連挖耳勺都帶著。史仲竹只是出去兩年,中途還可以隨時回來,鄭氏收拾的好像他要出門二十年。

史仲竹哭笑不得的勸住親娘,“娘,您把房子收拾給我背著算了!”

“你懂什麽,在家千日好,出門一日難!”鄭氏自認經驗豐富。

“娘~”史仲竹,趕緊解釋,“娘,您給我帶織錦的外袍,這不是招強盜嘛!”

“是啊!還有盜匪,不行,我得和爹說說,讓他派隊衛士!”鄭氏說完,也不理史仲竹苦著的臉,匆忙到書房去尋史鼎。

史仲竹到外院,找到董師傅、南山,拎著早打包好的行禮,直接出門了。

等鄭氏從書房回來,史仲竹一行三人的馬車都出了東市了。

“個死孩子,到了外面就知道了!”鄭氏跺腳。

史仲竹三人先走的是官道,出了京城,北上。

史仲竹打算先北上,然後向西,再到蜀中,從蜀中順長江南下,自後到福建和自己父母匯合。

第一站選擇東北,主要是前世這裏是大糧倉,黑土地、北大倉之名如雷貫耳。

史仲竹十幾年來第一次獨自出遠門,想想還有些小激動。不顧經驗豐富的董師傅勸阻,一心趕路,仿佛明天就要到東北,結果錯過了官道邊上的客棧,天全黑下來,才在村子裏找到住處。

在京城邊上,農戶也是見過世面的,當家的男人把一行三人引進了堂屋,讓兒媳婦準備晚飯,有又小心把許久不用的油燈,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。

“老丈不要客氣,我們三人沒有經驗,錯過宿頭,多虧老丈收留,可不敢再勞煩您。”史仲竹是主子,自然由他出面交際。

“郎君是出來游學的吧!”老丈問。

“老丈好眼力,是呢。”

老丈和三個兒子相視而笑,說,“什麽眼力,今年開春,游學的舉人就多了,郎君是要王直沽去坐船南下吧。”

老丈說的直沽就是天津了,史仲竹也不打算解釋。“是啊,聽說北人坐船暈船呢!我原從運河去金陵可不暈!”

“郎君身子好!不過,這河裏和海裏可不一樣,海上風浪大!好家夥,我年輕時候也在碼頭幫過工,聽船家說,那浪啊,五丈高,嘩嘩,眼看就要把船掀翻……”老丈,難得遇到個愛聽他講古的,說起話來是滔滔不絕。講他早年幫工聽到的奇聞,講村裏哪家兒子最出息,講附近小山裏居然出過一只大蟲。

講到晚飯做好,老丈才意猶未盡的停了。

吃過晚飯,史仲竹和衣躺在這家最好的床上,老丈堅持要把最好的床讓給讀書人,史仲竹也不講究,和董師傅、南山一起睡。起初南山還不肯,說什麽要打地鋪,史仲竹說還有兩年他能天天打地鋪、在椅子上趴會兒,以後住野外都有可能,出門在外,便宜行事。

即使是最好的床,也不是家裏柔軟芳香的高床軟臥,史仲竹被精養了十幾年,居然還鬧了失眠,到淩晨才迷迷糊糊睡過去。

第二天一早,史仲竹三人就出發了,屋主得了一吊錢,歡喜得很,幾個兒子奉承老丈有見識、會說話,這比鎮上開客棧的還賺錢。

史仲竹當然不是到直沽坐船,他往永平去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